[ 收藏 ] [ 打印 ] [ 关闭 ]
何帆,朱鹤 | 一颗老鼠屎和一锅老鼠屎——僵尸企业系列研究之二
发布时间:2016-1-14 15:00:16 来源: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

一颗老鼠屎和一锅老鼠屎


——僵尸企业系列研究之二


文 | 何帆,朱鹤


在第一篇报告里,我们介绍了如何识别僵尸企业。僵尸企业到底会对经济有什么影响,为什么会让各国政府如此头疼?我们在研究系列的第二篇报告里,就来谈谈僵尸企业的危害。


记得中学时期,每到公布成绩,老师就会数落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几个同学。老师每次的台词基本都是:“咱班的平均分又被你们几个拉低了!” 这就是僵尸企业最直接的危害:僵尸企业和差学生一样,直接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效率水平。这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。我们在第一篇报告里提到,僵尸企业的典型特征是“效率低下,有些甚至已经到了即使卖掉全部家当也还不起债的地步”。图1是Caballero,Hoshi和Kashyap(2008)【注1】对1990年-2000年日本22个行业数据的分析结果。如图所示,横轴是僵尸企业占比,纵轴为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,两者表现出显著地负相关。


图1 僵尸企业占比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(TFP)


 

资料来源:Caballero,Hoshi和Kashyap(2008)


但是,僵尸企业的危害可不止如此。让我们再次回到中学的场景。为什么这些差学生会让班主任如此头疼?如果他们只是每天迟到,上课睡觉,偶尔旷课不来,跟别的同学不相往来,或许班主任还是能够容忍的。毕竟,大部分同学都在努力学习,班主任会把精力都放在鼓励好学生身上,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,即使总有那么几个差生,但总体来看,班级的平均成绩还是会不断提高的。真正让班主任头疼的是,这些差生自己不听课,也不让别人好好听课。差生在上课的时候并没有睡觉,而是在不停地讲小话、嗑瓜子、甚至打闹嬉戏。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老师上课的心情和效率,好学生想好好听课也难。照这样下去,好学生想学也学不好,全班的学习成绩都会受到影响。从这个角度看,差学生对班级的危害就不再是“拉低了平均分”这么简单,生气的班主任会说:“真是一颗老鼠屎,坏了一锅粥”。


危害之一:阻碍生产率提高


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解释经济发展时,创造了一个概念,叫做“创造性毁灭(Creative Destruction)”。在他看来,经济发展靠的是不断创新。但是,这种创新是有代价的。随着新技术的推广,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都要被淘汰掉。所以,创新是具有毁灭性的,创新在让一批企业崛起的同时,会迫使另一批企业破产。这就是成长的代价。不破不立,只有经过洗礼,经济的整体生产率才会提高。


如果始终存在僵尸企业呢?即使它们已经资不抵债,但仍然不会被淘汰出局。旧的不去,新的何来?僵尸企业的存在制约了新兴企业的崛起。于是,创新的动力逐渐丧失,经济增长陷入停滞。企业、行业和宏观经济就像三个互相联动的齿轮。只有企业充满活力,行业才能蒸蒸日上,只有行业蒸蒸日上,经济发展才能大展宏图。然而,僵尸企业就像锈掉的齿轮,无法顺畅地转动,一旦企业的齿轮被卡住,宏观经济的齿轮也终将停止转动。


危害之二:加剧产能过剩


实际经营中,企业并不会经常改变价格,而是会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来调整产量。价格高就多生产一点,价格低就少生产一点。为了灵活应对价格变化,企业就会预留出多余的生产能力(Chamberlin,1933)【注2】。当大部分企业都有多余生产能力时,整个行业自然也就会存在多余产能。这种因经营需要而出现的多余产能十分普遍。从历史经验来看,发达国家产能利用率(实际产量/全部生产能力)的历史平均水平大概只有80%左右,也就是近两成的生产能力都没用上。因此,行业存在多余产能是正常现象。


但是,有些多余产能并不是因经营需要而出现的,这部分多余产能就成了过剩产能。一般而言,行业的产能水平总是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。市场需求一旦减少,整个行业的产能水平就要进行相应调整。正常情况下,首先被淘汰掉的产能就是那些落后产能,对应的企业自然就会倒闭。随着落后企业不断倒闭,行业产能会逐渐减少,直到行业产能与市场需求再次匹配为止。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去产能过剩。僵尸企业的存在会打断去产能过程。在市场需求减少时,这些效率较低的企业却没有被淘汰。本该减少的产能却没有减少,自然就成为了多余产能。显然,这部分多余产能并不是因经营需要而出现的,而是僵尸企业阻碍了行业去产能的过程。


研究已经证明(Caballero,Hoshi和Kashyap,2008),僵尸企业占比较多的行业,产能过剩现象也就更加严重。不仅如此,还有研究表明,僵尸企业比正常企业更愿意增加员工数量(Tanaka,2006)【注3】,个别僵尸企业甚至还不断增加投资,而且投资效率普遍较低(Fukao et al,2006 【注4】;Imai,2014【注5】)。这会导致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。


产能过剩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会压低产品的市场价格。持续严重的产能过剩,就会导致产品价格不断下降。生产率不提高的情况下,成本很难提高,此时价格下降就意味着利润被挤压。这种情况下,产能过剩导致的竞争就变成了“剩者为王”——活下来就是胜利。照理来说,本该是那些效率高的企业活下来。但若有的企业得到了某种庇佑,获得了不死之身,那结局就不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了。


终极危害:劣胜优汰


Nishimura, Nakajima和Kiyota(2005)【注6】在研究日本制造业和建筑业时,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:1996-1997年间,相比于活下来的企业,选择退出的企业反而生产率更高一些。不仅如此,那些新进入的企业在生产率方面竟然比现有的企业要低!这完全违背了“优胜劣汰”的法则。


其实,要解释这个现象并不困难。可以想象,如果班级里的差生过于嚣张,不仅自己不学习,上课捣乱,还结成了学校里的“黑社会”,专门欺负好学生,那么好学生就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,选择调班或者转校。于是,就出现了差学生没有被开除,反而把好学生挤走的情况。


僵尸企业之所以能够挤垮好的企业,是因为它们更能承受亏损。当行业不景气的时候,产能过剩加剧,产品价格跌跌不休,行业内的企业承受着更大的经营压力。在最寒冷的经济冬天,可能会出现全行业亏损。好的企业经此磨难,可能会选择壮士断腕,成败利钝,终非人力所能控制。失败的企业英雄仍然保住了自己的尊严。“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”。僵尸企业可不管这些,它们通过源源不断的银行贷款,获得了巨大的耐亏损能力。笑骂由你笑骂,僵尸我自为之。


故事还没有结束。好企业不断退出,就意味着银行的优质客户逐渐减少。这样,银行就只能把更多的钱投向僵尸企业。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:僵尸企业拿到钱——好的企业被淘汰——银行没有好的项目——僵尸企业拿到更多的钱。最终,僵尸企业大行其道,银行反而成为了僵尸企业的附庸,银行成了僵尸银行。整个经济一蹶不振,陷入长期衰退。


结语


一开始,是一颗老鼠屎。如果我们不加注意,姑息纵容,等到一夜醒来,你会发现锅里变成了热气腾腾的一锅老鼠屎。也正因如此,借用《让子弹飞》里的台词:“僵尸企业一定要剿,不剿不行!”要消灭僵尸企业,方法看起来很简单:让银行停止给这些企业提供贷款不就行了。但蹊跷的地方也正在于此:这些银行从一开始就知道哪些企业是僵尸企业,它们也知道再怎么努力,也救不活僵尸企业,但为什么又要如此奋不顾身、前仆后继地去救僵尸企业呢?请大家继续阅读我们的僵尸企业系列研究之三:《独家专访:一个巫师的自白》。

[ 收藏 ] [ 打印 ] [ 关闭 ]